七点半准时起床
八点半吃完早饭
开始处理上午的任务
午睡后准时出现在小班课教室里
晚饭后到未名湖边散步
短暂放松后继续投入书本中
这就是尹润秋
在北大学习生活的日常

令人意外的是
尹润秋在高中是一名理科生
尹润秋参与“一二·九”歌会的排练
不同于大班课上可以“隐藏”自己
在小班课中
每一个同学都要轮流发表自己的观点
即使在脑海中反复演练了很多遍
真正轮到自己时
尹润秋还是会紧张
研讨班的同学和教授
都给予了她很大的支持
这也让她坚定了读研的决心:
大四上学期的时候
尹润秋选修了《民间文学经典研读》
课程中的一个作业要求同学们
选择一个主题研究并进行报告
尹润秋选择了“傻女婿”
这个民间文学主题作为研究对象
但遗憾的是,经过阅读和思索
她对这个话题的研究讨论
始终无法让自己满意
后来,老师的一段话点醒了她:
“田野调查并不是一个
确定了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
就一定能做出研究成果的事情
也许你为此游走大江南北
经历了五年、十年的漫长调查
最终仍然没能得出有效的结论”
尹润秋从中才意识到
或许做了很久的努力后没有结果
也是学术研究的常态
对学术怀有敬畏之心
才是正确的心态
而不能只是功利地实现一个目标
尹润秋在乌兰察布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劳动实践(左一)
尹润秋依然清晰地记得
她上的第一节《现代文学史》专业课
当时老师一再地提醒他们:
尹润秋逐渐意识到
文学研究本质上
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
这一过程让她很好地锻炼了
自己的思考方式
今年九月
尹润秋将继续
在北大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
她期待自己能够保持好奇心
学术上有所突破
同时继续做一个能给别人
带来温暖和支持的人
“年轻的一代需要飞翔
把一切时光变成现在”
这是尹润秋坚守的人生信条
也是她期待分享给更多人的句子
只有把过去的经验
和对未来的憧憬
都收归到当下的行动当中
才能获得生命的充盈